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专家为您深度解析
Q1: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它有哪些典型表现?
A: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其核心特征是患者情绪在躁狂(或轻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反复波动,如同坐“情绪过山车”。
这种情绪的剧烈波动并非“性格反复”,而是大脑神经功能失调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业、工作、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需长期规范治疗。
Q2: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A:目前医学界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双相障碍、抑郁症或精神疾病史者,患病风险显著增高,提示该病具有较强的遗传倾向。
神经生化异常:大脑内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失衡,导致情绪调节系统紊乱,是发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脑结构与功能改变:影像学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前额叶、杏仁核、海马等与情绪调控相关脑区的功能异常。
环境与心理社会因素: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恋、失业)、长期压力、睡眠紊乱、药物滥用等,可能成为疾病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双相情感障碍不是“想开点就行”的心理问题,而是一种需要专业干预的脑功能性疾病。早识别、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Q3: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方面有哪些特色?
A: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在情感性精神障碍诊疗领域具有丰富经验,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精准诊断—药物调节—心理干预—中医调理—家庭支持”五位一体的综合康复模式。医院通过专业精神评估、情绪量表测评、脑功能检测等手段,准确识别躁狂与抑郁的交替状态,避免误诊为单纯的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治疗上,在规范使用情绪稳定剂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帮助患者识别情绪波动信号,同时发挥中医“调和阴阳、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优势,运用中药、针灸、经络调理等手段,辅助稳定情绪、改善睡眠、减轻药物副作用,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Q4:能否分享一些在贵院治疗成功的患者案例?
A:当然可以。以下是两位在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并稳定病情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小林,19岁,大学生,情绪大起大落被误诊为抑郁症
小林上大学后情绪波动明显,曾因连续两周情绪低落、不想上课、自责哭泣,被诊断为“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后症状短暂缓解。但一个月后突然变得异常兴奋,整夜不睡,话多冲动,刷信用卡购买大量非必需品,甚至扬言要“创业当首富”。家人紧急将其送至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经详细评估,医生发现其既有抑郁史,又有明显躁狂表现,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方案调整为情绪稳定剂为主,配合心理疏导和中药调理。经过两个月住院治疗,小林情绪趋于平稳,恢复规律作息,认知功能改善,出院后坚持定期复诊,目前已重返校园,病情稳定。
案例二:王女士,36岁,产后情绪失控伴躁郁交替
王女士在生完二胎后出现情绪问题,起初表现为闷闷不乐、不愿照顾孩子,随后转变为易怒、彻夜不眠、思维混乱,甚至有伤害婴儿的冲动念头,家人惊恐不已。在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就诊,结合病史与评估,诊断为“产后双相情感障碍”。治疗采用安全药物控制情绪波动,同时进行家庭心理干预,帮助家属理解疾病,避免责备;中医辨证施治,以养血安神、疏肝理气为主,辅以针灸调节神经功能。经过三周系统治疗,王女士躁狂与抑郁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情绪平稳,恢复对孩子的关爱,家庭关系逐步修复,现定期随访,病情持续稳定。
Q5: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有双相情感障碍,该怎么办?
A:双相情感障碍早期易被误诊为“性格问题”或“单纯抑郁症”,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一旦发现情绪在“极度兴奋”和“极度低落”之间反复波动,尤其伴有睡眠紊乱、行为异常或冲动行为,应高度警惕。
建议尽早到精神心理科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像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这样专注脑康与心理健康的医疗机构,能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系统治疗。
通过科学管理,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都能实现情绪稳定,回归正常生活。关键在于:早识别、规范治疗、长期随访、家庭支持。